人形機器人進化中:探索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構造
傳統工業機械手臂以汽車製造和電子產業的重複性工作為起點,推動了工業自動化。隨著感測器和機器視覺的結合,機械手臂在隨機環境中更加靈活,也為人形機器人奠定了基礎。近年來,隨著通用人工智慧(AGI)研究的推進與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,人形機器人逐漸具備動態學習和即時適應複雜環境的能力,開啟了其在服務、醫療和家庭助理等領域的應用前景。
-
什麼是通用人工智慧(AGI)?
通用人工智慧(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)是一種尚未實現,但被視為未來人工智慧重要發展方向的系統。不同於僅能在特定範疇內執行任務的 專用人工智慧(Narrow AI),如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的 GPT ,AGI 具有類似人類的學習、推理與適應能力,能夠跨越單一任務限制,在多種情境中展現靈活的理解力,並透過經驗持續成長與掌握新技能,最終實現真正的通用智慧。
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組成是什麼?
人形機器人主要由四大模組組成,包括感測模組、控制模組、執行模組和能源模組。這些模組協同運作,不僅能夠模擬人類的動作,還可以逐步實現自主行動。尤其在工業領域,這些機器人已具備在複雜的汽車工廠中執行組裝和搬運任務的能力,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並減少人力投入。
- 感測模組
感測模組負責收集機器人周圍的環境數據,包括影像、聲音、溫度和位置等,通過視覺、觸覺、音頻和壓力等感測模組進行捕捉。由於人類有超過80%的知識是來自於視覺,視覺系統在人形機器人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
例如透過8 支攝影鏡頭的 Tesla Optimus 可以建構3D的物件與環境資訊,甚至是透過結合LiDAR、深度攝影機、超音波感測器等等裝置來實現多模態融合(multimodal fusion),結合Occupancy Networks使機器人能精確感知環境,在動態場景中快速應對。要實現上述的功能,數據傳輸扮演關鍵的角色,確保各類感測數據能快速且穩定地傳輸至中央處理單元,為適應機器人有限空間和多感測器配置的需求,
感測模組連接器方案需具備以下特點:
1. 實現高速類比/數位訊號:無論 AI 人型機器人的演算法多麼先進,依然需要依賴高速連接解決方案,以傳輸高解析度的類比影像訊號或數十組以上的感測數據。
2. 良好的屏蔽性:訊號線路除了要承載高速訊號,還需與動力系統配線分享有限的空間,良好的屏蔽不只要防止內部干擾,更需要考慮到人形機器人運作時對外在環境的干擾。
- 3. 輕量化與高強度設計:輕量化的連接解決方案不僅提升人形機器人的機動性,還能有效延長其續航力。設計時必須考量運動過程中震動對訊號傳輸的影響。
-
控制模組
控制模組是機器人的智能核心,負責決策和運動控制,整合高效能晶片(如 CPU、GPU 或 AI 加速器)。除了硬體計算能力,AI 驅動的軟體更為關鍵,因為它賦予機器人自主決策、自我學習和環境適應能力。
人形機器人的控制模組與一般工業電腦不同,需要考慮以下三大關鍵特性:
1. 客製化緊湊空間設計:人形機器人內部空間有限,控制器模組要依據配置進行高度客製化,並考慮輕量化結構與接口配置。
2. 抗震性設計:人形機器人運動中的震動幅度往往超過車輛,控制器模組的強度設計需要考慮抗震與環境耐受性。
3. 散熱設計:人形機器人僅能採用無風扇控制模組,同時要解決高效能晶片和演算法運算產生熱量累積。良好的無風扇散熱設計將會是避免過熱影響系統性能的關鍵。
-
執行模組
執行模組負責將控制模組的指令轉化為具體動作(如行走、舉重和旋轉等精密操作),此模組包含各類致動器(如伺服馬達和液壓設備)、控制與驅動系統(如伺服驅動器)、輔助機械元件(如減速器、外殼和軸承),以及位置反饋元件(如編碼器)。伺服驅動器根據控制信號調節馬達輸出,通過減速器(如諧波減速器)來提升扭矩與精度,而編碼器持續監控運動位置,實現精確反饋。
這些高精度元件的協同,使得機器人能夠模仿人類的基本運動模式,提供靈活且穩定的運動表現。
執行模組需要機構零件與連接系統解決下列問題:
1. 輕量且高強度的連接系統:採用專用材料,減輕重量的同時保持高強度,抵抗運動中的應力或是關節部分多角度高次數撓曲。
2. 多樣化的連接方案:人形機器人的線纜與連接在不同的執行模組有截然不同的需要。主軀幹的動力傳輸需求與手部關節靈活且彈性的需求就完全不同。需要有多樣化的連接方案,包括線纜的選用以及連接器的設計都至關重要。
-
電源模組
電源模組是機器人運行的動力核心,為系統提供穩定電力,確保各模組在執行不同任務時具備充足能量。包含電池管理系統(BMS)、逆變器、電力分配單元(PDU)和冷卻系統,並根據任務負載自動分配電力,保障關鍵部件的穩定運作,避免運行中斷。根據應用需求,電力補充方式包括:
電池更換:適用於高強度、長時間任務,快速更換以減少停機時間。
充電站:適用範圍固定的應用(如自動配送或清潔),機器人可在任務間隙自動導航至充電站補電。
有線充電:適合夜間或休息時段,提供穩定電力。
在充電過程中,連接器的核心作用是穩定且高效地將電力傳輸至電源模組,避免外部干擾或過熱現象影響充電效率。為確保充電過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,
電源模組連接器需具備以下四項關鍵特性:
1. 高電流承載能力:支持大電流下穩定運行,防止過熱和性能下降。
2. 耐高溫與防火阻燃設計:確保長時間運行安全,降低短路風險。
3. 低阻抗與散熱設計:減少能量損耗,降低發熱,提升電力傳輸效率。
4. 高度耐用性與抗震設計:在多次插拔和震動條件下保持穩定連接,並具備防水、防塵功能,延長使用壽命。
結論
雖然人形機器人的商業應用目前尚不如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成熟,但技術基礎正在穩步發展,展示出巨大潛力。特斯拉執行長伊隆·馬斯克預測,到2040年,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超越人類,達到100億台。隨著技術進步和生產成本下降,人形機器人下一步將走入規模化生產。
Nextron 提供全方位的人形機器人的解決方案,協助客戶實現模組設計中的穩定、高效連接。Nextron 的連接器已被國際領先的人形機器人公司採用,並在多種應用場景中展現了卓越的性能。不論是數據傳輸、穩定電力供應,還是嚴苛環境下的耐受性,Nextron皆能根據模組特性量身打造最佳方案,加速人形機器人開發進程,確保您應對複雜多變的應用需求。
參考文獻
[1] Tong, Y., Liu, H., & Zhang, Z. (2024). Advancements in humanoid robots: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. *IEEE/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*, 11(2), 301–328. Link
[2] Brudniok, S., Albers, A., Ottnad, J., Sauter, C., & Sedchaicharn, K. (2007, June). Design of Modules and Components for Humanoid Robots. Presented at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. 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