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永續
氣候變遷因應管理
正淩由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永續發展策略、推動ESG相關工作,並定期執行TCFD框架下的氣候風險與機遇評估。針對識別出的風險和機遇,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工作進度,由董事會監督執行情況,並統籌各相關部門按照「巴黎氣候協定」、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及主管機關的「氣候變遷因應法」等要求,進行相關的營運風險評估。
本公司鑑別出的氣候風險與機會項目依據立即、短期、中長期及長期列示如下表,並針對該項目對本公司業務、策略及財務的影響及因應措施提出說明,茲將部分結果列示如下,詳情請參見永續報告書第七章第一節。
溝通機制與主要關注議題
實體風險
期間 | 風險 | 影響 | 因應措施 |
---|---|---|---|
短期 1-3年 |
原物料成本上漲 | 因選用低碳型原料,導致成品成本上漲,毛利下降,同業競爭力相對下降。 | 提升共用料品項,運用設計工具導入最適化產品結構減少製程損耗,並運用資訊系統讓物料使用最經濟化。 |
低碳技術轉型成本增加 | 將原本高耗能機械改用較低碳排技術機械,造成上游供應鏈成本上漲,技術成本增加,導致整體生產成本提升,毛利率下降。 | 設計符合節能產品機台,找尋綠色供應鏈共同打造高效率與節能設備,取代高耗能設備並提升效率。 | |
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 | 氣候變遷造成的普遍溫度上升,間接影響公司在空調設備面的負載加重。 | 進行全公司維護保養時,同時檢視汰換需求,並提前規劃汰換舊有設備,以應對增長的碳排及效能衰減的設備。 | |
客戶行為變化 | 由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,對顧客產生衝擊,連帶產生後續授信違約。 | 每月檢視顧客帳款是否有異常,若有異常當月底即第一時間由業務直接聯繫顧客處理。 | |
中長期 3-10年 |
低碳產品替代公司部分產品與服務 | 低碳產品原料較高,大量更換原本產品與服務需要付出人力、物力等成本,時間成本相對增加,進而影響本公司利潤。 | 增加自動化生產機制。 |
客戶偏好改變 | 生產成本增加,產品鍊成本相對提升,消費者開始選購偏綠色性產品,舊式產品較少消出,增加存貨成本。 | 產品替代規劃,持續將碳排高之產線、產品與服務替換,減少生產庫存量。 | |
利害關係人的關注與負面回饋日益增加 | 公司品牌與聲譽受到影響,降低消費者和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度,進而影響產品銷售與市場佔有率。 | 加強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透明度,及時回應他們的擔憂與反饋,建立良好的關係。改善企業的營運實踐和社會責任,加強風險管理並維護企業的聲譽和持久的發展。 | |
立即性 |
颱風、地震、淹水等極端天氣事件 | 造成基礎設施、設備毀損,影響勞工工作環境、通勤安全,導致缺勤,產能下降,供應鏈中斷。 | 積極制定緊急計劃和風險管理策略,包括定期檢查和維護基礎設施與資訊系統、建立快速恢復和修復機制。 |
長期性 |
海平面上升 | 導致沿海城市、港口和社區的淹沒和損壞,經濟活動和基礎設施受到直接威脅,公司需要調整其營運方式,進而增加遵從成本和管理負擔。 | 透過生產據點全球風險分散,並提升當地生產與供應鏈韌性,降低區域性基礎建設受影響而導致的威脅。 |
平均氣溫上升 | 高溫會加速電子元件的老化過程,將直接影響設備的工作效能。 | 公司設有研發部門,評估產品設計需考慮到高溫環境的影響,研發有效的散熱設計和溫控技術,以提升產品的耐高溫能力和長期穩定性。 | |
降雨(水)模式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| 影響公司辦公地點的運作,或是供應商供貨未能如期交貨。 | 企業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,加強防洪設備和風險管理措施,以減少損失、保護資產並確保業務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。 |
機會
期間 | 機會 | 影響 | 因應措施 |
---|---|---|---|
短期 1-3年 |
開發新產品服務的創新與研發。 | 增加研發產品成本,以符合投資人需求,提升營運收入。 | 投資高耐熱及低耗能產品的研發,確保產品能夠在極端氣候下保持穩定效能。 |
生產設備更新 | 汰換節能設備或自動化設備將增加公司營運成本。 | 汰換設備時,配合政府節能補助政策,並持續落實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,實現更高效的能源管理。 | |
中長期 3-10年 |
開發低碳產品與服務。 | 低碳產品開發,直接符合客戶及投資人需求。 | 持續開發研究低碳產品,增加上游供應鏈綠色產品,維持產業永續化經營。 |
風險與機會項目之潛在財務影響及因應措施
氣候變遷議題 | 議題類別 | 風險與機會項目說明 | 潛在財務影響 | 公司策略及因應作為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碳費 |
政策與法律。 | 環境部2023 年12 月發布「碳費收費辦法草案」,預計於2025 年對年排放量超過2.5 萬噸之排碳大戶開徵碳費。 |
|
|
高溫 |
實體風險。 | 高溫造成影響生產製程、空調設備冷卻能力,提升空調及冷卻設備的使用頻率,使電力使用量增加、用水需求上升。 | 營運成本增加(製冷設備汰舊換新預算為80 萬元) |
|